光明街道党工委聚焦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发起“倒计时行动”,以“三找、双线、一寄”的方式扎实推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着力破解流动党员管理到位难、学习组织难、服务跟进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助力流动党员流而有联、流而有家、流而有学、流而有为。
“三找”摸排,多方寻“流”。一是组织找党员。依托“网格化管理”,加大深入辖区走访摸排力度,在网格内全面展开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应转尽转做好组织转接工作。二是党员找组织。在社区党委设立“流动党员备案登记处”,鼓励和支持辖区内流动党员主动报到,进行人员登记备案、关系转接。三是党员找党员。发挥党员熟人优势,让已经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的流动党员带动身边尚未联系的流动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扩大寻找范围。现已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24人,细致掌握流动党员基本情况信息“基础点”。
“双线”并进,组织引“流”。一是线上结对,长效帮学。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流动党员子系统做好线上接受纳管及转出工作,创建党员与流出地、流入地的“线上云链接”,保障流动党员远行不断线。持续推行“党员能量站”学习模式,组织社区“红色联络员”与流动党员帮学结对,线上实时推送学习资料,定期组织谈心谈话,及时为党员线上“充电补课”,已发布学习内容158期。二是线下关怀,精准服务。在节日返乡、复工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辖区开展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家属、发放调查问卷、座谈会、志愿服务等活动10余次。同时,依托“社区书记工作室”等党建阵地,为流动党员提供心理疏导、就业指导、法律咨询等多种类型的“暖流”服务,让流动党员能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进一步引导流动党员反哺家乡,为基层治理增添“流动”力量。
“一寄”乡情,暖心聚“流”。在春暖复工之际,光明街道党工委为远行的流动党员精心准备了一份来自家乡的祝福与思念。一枚邮票、一捧家乡土、一封手写家书、一袋家乡特产,把这份代表家乡党组织关怀的礼物装入“红雁包裹”,将这份家乡情邮往祖国多地。信中叮嘱流动党员,“每一位流动党员都是一面流动的旗帜,无论走到哪里,都要铭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努力造福他乡、贡献家乡,党组织永远是你们最温暖的港湾”,并祝福他们,“一切顺遂、事业有成、幸福安康。”现已成功邮寄“红雁包裹”20份,努力实现流动党员与党支部之间的“双向奔赴”。